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爬行类的活化石——扬子鳄

发布日期:2021/3/1 9:04:14 浏览次数:

一、扬子鳄的背景知识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英文名:Chinense alligator) 又称为鼍,因常栖息洞穴中,俗称“土龙”。在分类上属爬行纲(Reptilia)、鳄目(Crocodylia)、鼍科(Alligatoridae)、鼍属(Alligator),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古籍记载称为“鼍”,是现生23种鳄类中唯一分布于我国的鳄类物种,因起源于中生代,亦称为“活化石”,1879年法国人A.Fauvel将其命名。扬子鳄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支流水系的安徽省南部五个市县,如芜湖市的南陵,宣城市的泾县、广德、郎溪和宣州等地,与安徽交界的浙江长兴县亦有少量分布,主要栖息在丘陵山塘、库塘、河流、沼泽等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



 

扬子鳄的分布区域示意图(潘涛 绘制)


扬子鳄是一种小型鳄类,体长一般可达2m左右,雌性比雄性个体稍小,其他形态雌雄几无差异,成体重40kg左右,其寿命至少可达60岁以上。

 

扬子鳄、历史已灭绝鳄类动物(恐鳄、帝鳄)和现今体型最大鳄(湾鳄)间的体型大小示意图(潘涛修改自文献图片)


子鳄头部扁平,吻短而宽,四肢粗短,前肢5指,游离无蹼,后肢4趾,趾间略具蹼,爬行和游泳都很敏捷。尾长而侧扁,粗壮有力,在水里能推动身体前进,又是攻击和自卫的武器。它们常白天伏睡在林阴之下或晒太阳,有时仅头部漂浮在水面,等待捕食;上下颌齿数均为36~38枚,总数为72~76枚。鳄鱼终生会长出新牙来替换磨损牙齿,牙齿咬合力很强。虽有看似

 


野生扬子鳄(晏鹏 摄)


尖锐锋利的牙齿,可惜它不能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咽下去。扬子鳄性情较温顺,不会主动攻击和伤害人。
 


扬子鳄悬停水中仅头部露出水面(潘涛 摄)


扬子鳄是地球纬度的最北限分布的鳄类物种,有冬眠习性,每年从11月下旬开始进入冬眠期,4月下旬左右出眠;5~10月份为活动期,夜间较活跃。以水生动物螺蛳、蚌类、鱼类等为食,也会捕食蛙、蛇、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在利用野生扬子鳄粪便DNA进行的食物组成分析时,发现扬子鳄也会取食或误食少量的植物果实。扬子鳄生长较慢,野生雌体10-11岁性成熟;营卵生。在夏季营巢繁殖,利用地面枯枝落叶、苔藓及腐殖质为巢材,营地面隆巢,产卵期为6月底至7月中旬,其窝卵数波动较大,10~50枚不等,野生鳄窝卵数较少,一般20枚左右;饲养条件下,窝卵数较多,平均28枚左右;扬子鳄有护巢行为,孵化期受孵化温度影响,一般在54-62天,幼鳄体长约20厘米左右,体色较鲜艳。

 


扬子鳄地面隆巢(吴孝兵 摄)


扬子鳄的巢和卵(吴孝兵 摄)


 扬子鳄护巢(吴孝兵 摄)


 

二、扬子鳄的种群历史动态


据化石及史料记载,扬子鳄的分布曾远超出长江流域,几乎遍及我国。历史上扬子鳄种群数量多,宋代《图经本草》有记载“今江湖极多”(指扬子鳄数量);古代民间又称扬子鳄为猪婆龙,“猪”因与明朱元章的姓同音,而遭大量捕杀,到明朝中后期,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从汉口到上海,沿长江南岸的支流、湖泊沿岸沼泽地带。朱承馆1951~1956年在皖南等地对扬子鳄进行了调查,当时扬子鳄的分布已只限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交界的范围内。70年代调查,江西已绝迹,江苏和浙江亦少见;80年代以后,由于多种原因,种群数量已大幅度减少,分布区逐渐向青弋江、漳河、水阳江等支流上游的丘陵山塘退缩。至今仅分布在宣州、郎溪、泾县、广德、南陵5个县(区),以及浙江长兴县。
 

扬子鳄的洞穴(顾长明 摄)

1980年,中美联合调查结果估计扬子鳄仅约300 ~ 500条,1999年调查扬子鳄的野生种群数量不足130条。2000年以后,扬子鳄野生种群的保护得到了高度重视,在2005、2011、2015和2018年,开展的四次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调查中,2005年野外实见到扬子鳄32条,并估计野生种群大小为136-173个个体;2011年野外实见扬子鳄58条,估计种群数量144-177条;2015年调查实见个体64条;2018年实见扬子鳄113条,估计野生种群数量在216-252条左右(不包括高井庙野外放归点放归的扬子鳄)。通过加强对野生种群及栖息地的管护力度,野生种群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我国现有3个主要的扬子鳄饲养繁育群体,安徽扬子鳄繁育研究中心现有扬子鳄16000条左右,浙江扬子鳄繁育中心现有扬子鳄约7000条,安徽芜湖大江农场有限公司(私有企业)养殖场现有扬子鳄5700条左右。

三、扬子鳄的栖息地


当前,野生扬子鳄主要生活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相对孤立的7个片区中,分别为宣城市的红星片区和杨林片区、广德市的朱村片区、郎溪县的高井庙片区、芜湖市的南陵片区、泾县的双坑片区和中桥片区。



历史残留湿地栖息地(吴孝兵 摄)

丘陵山体中间的库塘栖息地(吴孝兵 摄)


野生扬子鳄主要生活在3种典型的栖息地类型中:一种是一些历史残留湿地,与扬子鳄的原始栖息最接近,现已基本为农田所包围。这类栖息地水生植物和饵料生物丰富,可以为扬子鳄提供很好的食物来源。但此类栖息地由于农药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对当地扬子鳄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使扬子鳄赖以生存的水源水位波动较大;另一种是丘陵山体的中间地带,是水系支流山谷间的池塘,这种类型的栖息地较为多样,干扰较少、污染较小;但这类栖息地水位常受农业灌溉等因素而不稳定。还有一种是生活在丘陵山地的水塘,人为干扰较少,几无农业污染,但这类栖息地因山地土壤等因素,水生植物较难生长,饵料生物量不足。


丘陵山地库塘类栖息地(吴孝兵 摄)


从当前的分布区域上看,各片区内不同塘口间的扬子鳄之间可以相互扩散、迁移及交流,但因地理隔离情况明显,不同片区间的扬子鳄种群交流受到限制。

 

四、扬子鳄的保护


扬子鳄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地,且多在农田区,有些分布地就在城镇周边,人鳄冲突较大。由于分布区狭窄,种群数量少,扬子鳄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级(CR)物种,我国将其列入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2年,建立了安徽省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省级),1983年又成立了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加强扬子鳄的规模化人工繁殖;1986年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时保护区总面积为44300公顷。由于在保护区包含了很多村庄及城镇等,为提高扬子鳄野外种群保护的有效性, 2009年保护区面积调整为18565公顷。在保护管理职能上,1988年成立了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2007年批准更名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职能得到了极大加强。2007年在浙江建立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了对浙江分布扬子鳄的保护与管理。

保护区建立了“保护区管理局 - 保护站 - 社区巡护员”等三级保护网络。在扬子鳄有分布的5个县(区)分别成立了保护管理站,为保护区的二级保护机构,派专职人员进驻保护站,负责本县范围内的扬子鳄资源、栖息地保护以及保护区建设管理,每个保护站均建有独立的办公和管护设施,与社区间已构建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及应急处置预案。同时,保护站在各社区聘请兼职巡护员,并成为保护网络的重要一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护工作。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还加大了科技支撑力度,其自主开发的手机客户端“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管理系统”为保护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一线动态提供了良好保障。

生态修复后的栖息地(吴孝兵摄)


扬子鳄核心栖息地面积的减少等是扬子鳄野生种群发展的威胁因素。保护区现已与地方协议实施土地流转,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流转的栖息地进行生态修复,增加适宜扬子鳄生活的核心栖息地的面积。2001年国家启动全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扬子鳄被列入),自2006年以来,保护区根据扬子鳄栖息地的修复和改造的技术专利和技术标准,已修复适宜栖息地面积达400公顷,为野生扬子鳄的生存和野生种群的复壮奠定基础;至2019年,已先后放归了人工圈养的扬子鳄228条。目前,放归鳄已累计产卵19窝、338枚,自然孵出幼鳄215条,初步改善了野外扬子鳄种群的数量及种群结构。
保护区建立以后,通过编写宣传资料、开展自然教育、走进中小学进行保护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讲等活动,大大地提升了社区对扬子鳄保护的认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扬子鳄的保护工作,重拳打击捕杀扬子鳄等违法行为,扼制住了保护区成立之前的乱捕滥杀的犯罪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扬子鳄的野生种群。扬子鳄的保护工作仍有很长路要走,影响扬子鳄生存的部分因素仍然局部存在,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扬子鳄野生种群的未来一定很美好。

 

 本文作者

潘涛,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晏鹏,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吴孝兵,博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地址: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
电话:029-88652413 传真:029-88653123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 陕ICP备130009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