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为期一周的“海峡两岸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宏观生物学学术交流营”活动在京结束。
据悉,参加交流营活动的有近百名高校师生,分别来自台湾中兴大学、台湾大学、台北师范大学、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
交流期间,由台湾和大陆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营员们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参观了鸟类、濒危动物等展厅,参加了灵长类动物的科普知识讲座;在颐和园、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踏查调研,深入了解园林古树名木的保护知识。营员们还参观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了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生态状况,研讨麋鹿保护之路。
营员们奔赴河北承德,对在古代皇家园林与寺院中选择栽种较多的白皮松和侧柏进行了调研。金丝楠木和黑檀木等作为古代皇家园林与寺庙的主要建材,关于它们的栽植、运送及建造历史,也引起了台湾大学生营员们的极大兴趣。
交流期间,还举办了“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的优秀动植物研究学者、专家为营员们做了学术报告。北林大生物学院院长张志翔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基础和工作积累,强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是拯救我国极小种群植物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乃至全球植物保护的重大贡献。台湾中兴大学副教授杨曼妙介绍了“台湾昆虫多样性与保育”方面的知识,使大家更深刻地领会到了宝岛台湾在昆虫多样性方面的学术魅力。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等校的专家也做了报告。
据承办方北京林业大学负责人介绍,交流营活动有助于海峡两岸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交流,促进了高校间的学术交流。